川陜蘇區紀念館,原名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2020年,按照“川陜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軍烈士紀念地、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發展定位,紀念館進行了改造提升。
提升后的紀念館以《紅旗漫卷大巴山》為主題,全景展示了紅軍創建、發展、建設、保衛根據地的光輝歷程,被中宣部、國家文物局聯合推薦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
展覽以“川陜蘇區精神”為主線,以蘇區發展歷程為主軸,秉持“五老五新”的原則:老物件,新展示;老故事,新表達;老主題,新詮釋;老結論,新亮點;老組合,新手法。綜合運用圖片、文字、視頻、實物、模型、繪畫、場景及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配合專業的燈光設計、音效設置,營造立體、富有層次的展陳空間,為觀眾營造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富有層次感的展陳空間,生動再現了川陜蘇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第一部分通過“川陜邊人民的苦難”和“川陜邊人民的斗爭”的對比展示,展示了紅軍入川前的歷史現狀和紅四方面軍入川的歷程。讓觀眾直觀感受反動軍閥和官僚地主統治下四川人民的苦難生活,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
在第二部分,陳列了大量的紅軍石刻標語。其中“爭取蘇維埃中國”這塊石刻是紅軍入川后刻寫的第一幅巨幅石刻標語,單字高3.15米,寬2.62米,筆畫深0.2米。
通過大量的實物、圖文和文獻資料,展示了當時川陜蘇區建立的較為完備的軍需民用工業體系和創辦銀行、繁榮商業、改善交通等方面的成功實踐。
展廳中心區域,采用了燈控沙盤結合多媒體技術,讓觀眾可以通過觸摸與其進行互動,更加直觀地感受“川陜蘇區苦草壩后勤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了黨領導下的統戰工作。場景營造,還原了“毛浴鎮會議”紅四方面軍落實“古田會議”精神的細節場面,多媒體數字化形式,再現紅軍戰斗過程。
這部分主要展示紅軍戰略轉移后,革命火種繼續燃燒在巴山大地,老區人民十多年的浴血堅持,書寫下一座座紅色豐碑。
“紅色遺存”單元展示了大量川陜蘇區時期遺留下的革命史跡,記載了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歷程,已成為老區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當今城市發展的脈絡中,社區服務中心(或稱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已悄然成為居民生活的核心錨點。它超越了傳統行政場所的范疇,日益演變為集政務服務、鄰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是政策落地、服務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區情感、展現時代風貌、傳遞文明理念的生動載體。
在外立面改造中,我們增加了立體標識,和平面彩色標識,識別度高又不會太突兀。在成為黨建中心對外窗口的同時,又與整 個街道融為一體。
2025年早春,黃河咽喉岸畔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德州黃河文化展廳內卻已涌動起“文化”的春潮。經過改造提升的黃河文化展廳,已然煥新呈現在我們眼前,那條承載德州治黃記憶的“紅心一號”吸泥船,承載著前輩們的智慧和“紅心一號”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劈波斬浪向我們駛來,在新時代講述著新的敘事。
光,是空間的“第二層皮膚
陽城煤電思政教育展廳,既是傳承行業精神的 “精神堡壘”,也是傳播紅色文化的 “紅色陣地”。其設計巧妙融合煤電行業的鮮明特質與思政教育的深刻內涵,通過沉浸式體驗場景的營造與創新展示手法的運用,讓每一位參觀者在回溯煤電產業從起步到騰飛的發展歷程中,于光影流轉間觸摸行業脈搏,于互動體驗中感悟初心使命,在潛移默化中領會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與深遠意義。
團隊為領克在西班牙打造的第一家俱樂部,是在新興品牌的背景下展開的項目。他們以為新一代尋找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體驗為出發點,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創新的選擇。
上海博物館東館,以常設展覽為核心,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歷史脈絡清晰且引人入勝的展覽。展覽不僅全面覆蓋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通史陳列,還特別突出了海派與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互動體驗等四大特色主題。東館開放多個精彩展廳,包括: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古代陶瓷館、中國歷代貨幣館、陶瓷與中外交流專題館、以及“詩心造物——江南工藝的世界”館和考古上海館。其中,“中國古代青銅館”作為東館的璀璨明珠,享譽海內外。該館以青銅工藝的發展史為線索,巧妙劃分為萌生期至復古期的七大板塊,全面展示了從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長達3600年歷史的500余件精選青銅器展品。這些展品不僅彰顯了不同時期青銅工藝的獨特風貌,更共同描繪了中國青銅藝術的輝煌篇章,讓觀眾在欣賞中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中國甘肅省的蒼茫大地上,馬家塬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訴說著先秦時期西戎與秦文化交融的輝煌歷史。馬家塬戰國墓,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不僅以其豐富的文物遺存震撼了學術界,更以其獨特的車輿文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探古代貴族生活與禮儀的窗口。馬家塬車輿博物館,便是這扇窗口的守護者,它以生動、詳實的方式,展現了那段遙遠而輝煌的歷史。
在葡萄牙的阿爾科巴帕拉小鎮,一座獨特的建筑悄然矗立于Alcobaa修道院的靜謐之旁,它不僅是時間的見證者,更是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的結晶——Máquinas Falantes(會說話的機器博物館),一個自2017年起精心籌備,終于在2024年4月25日盛大開幕的聲音與通信的殿堂。這座博物館,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書,靜靜地向每一位訪客訴說著聲音從誕生到演變的傳奇故事。